答案:(1) 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背景
①环境背景
从总体上看,社会工作行政改革是在面临巨大挑战的环境下展开的,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政府管理、国家财政方面,国际竞争力方面,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方面,为迎接这些挑战,国家的社会工作行政改革正着力于全面提升政府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提升综合实施公共政策管理的能力,提升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②制度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整个国家体制的改革,旧的社会福利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国有企事业单位福利资源提供能力的削弱、公民社会分化的加剧、政府对社会福利需求的满足能力不足等,使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和复杂,对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的重构提出了要求。
③管理模式背景
由于长期的计划体制及行政手段的误用,使政府得以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形成“强国家、弱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使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日益繁重,新的变化要求有新的管理模式。
(2)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动因
①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阻力
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阻力来自利益冲突和体制惯性。具体表现为:
a.社会工作行政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因而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的影响。我国
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社会工作行政改革必然会因地区利益重构而遇到阻力,因调整会触动那些占有既得利益的部门而引来阻力等。
b.体制惯性主要来自与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相配套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因素,这些改革不仅有阻力,而且还相互制衡。
②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动力
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动力因素是指推动决策者和社会工作行政领导采取措施实现社会工作行政发展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改变行政系统现状的需求,来自社会工作行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来自国际国内社会福利需要增长的压力。
(3)中国和西方国家社会行政改革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
a.动因相同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动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第一,客观原因包括社会工作行政政策问题的变化、目标的变化、政策环境的变化、公共政策资源的变化、公共政策缺陷的暴露及其政策的负而影响作用的加大。
第二,从主观上讲,由于人们对社会及其政策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在现实社会中,客观环境和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这就使得社会工作的开展及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着不足,因而必然表现为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主观动因。
b.措施类似
第一,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
第二,实现供给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社会工作行政专业化要求,全方位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素质。
第四,应在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中把分权与集权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服务主体公私并举,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
②不同点
a.起点不同。西方国家社会制度相对更加完善,经济水平更高,社会工作行政改革起步早,因此起点高于中国。
b.发展程度不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发展程度优于我们,社会组织数量、专业化程度均高于我们。
c.具体背景不同。西方国家改革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利国家体系的逐渐崩溃和财政危机,我国主要是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4)西方社会工作行政改革中对我们的启示以及值得学习之处:
①收缩政府职能,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政府业务合同化或福利服务的市场化。
②服务主体公私并举,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
③立足法制化和规范化,强化队伍的精干高效。
④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行合理分权。
⑤社会工作管理手段的科技化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