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 下方输入 要搜索的题目:

分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布局。

分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布局。

发布时间:2025-09-28 15:45:12
推荐参考答案 ( 由 题搜搜 官方老师解答 )
答案:1) 平面轮廓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 明朝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 缩小城框。 明成祖建都时, 在皇城前建立五府六部等政权机构的衙署, 又将城墙向南移了1里余。 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 只把城南天坛、 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起来, 西、 北、 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 北京的城墙平面形成凸字形。 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再扩充, 城的平面轮廓也不再改变, 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
2) 布局
① 城门
明北京外城东西7950m, 南北3100m。 南面3座门, 东西各1座门,北面共5座门, 中央3门是内城的南门, 东西两角门通城外。 内城东西6650m, 南北5350m, 南面3座门, 东、 北、 西各两座门。 城门都有瓮城, 建有城楼。 内城的东南和西南两个城角并建有角楼。 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 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 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 四向开门, 南面的正门是承天门(清改称天安门) 。 天安门之南还有一座皇城的前门, 明称大明门(清改名大清门) 。
② 宫城
作为皇城核心部分的宫城(紫禁城) 位居全城中心部位, 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 城的四角建有角楼, 城外围以护城河。 从大明门起, 经紫禁城直达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 , 这一轴线完全被帝王宫廷建筑所占据。 宫城前左侧(东) 建太庙, 右侧(西) 建社稷(祭土、 谷之神) ,内城外四面建造天坛(南) 、 地坛(北) 、 日坛(东) 、 月 坛(西) 。天安门前左右两翼为五府六部等衙署。 明代紫禁城是在元大都宫城(大内) 的旧址上重建的(稍向南移) , 布局方式仿照南京宫殿, 只是规模比南京更为严整宏伟。
③ 中轴线
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km的中轴线贯穿南北, 轴线以外城的南门永定门作为起点, 经过内城的南门正阳门、 皇城的天安门、 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 然后穿过大小6座门7座殿, 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峰和地安门而止于北端的鼓楼和钟楼。 轴线两旁布置天坛、 先农坛、 太庙和社稷坛等。
④ 街道
内城的街道坊巷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 皇城立于城市中央, 南北向的什刹海和西苑阻碍东西直接的交通, 内城干道以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左右两条大街为主。 这两条干道一自崇文门起, 另一自宣武门起, 一线引伸, 直达北城墙。 与干道相垂直而通向居住区的胡同, 平均间距约为70余米, 数量可观的寺庙祠观散置于大小街巷, 城市平民的住房和轮班入京服役的“匠户”房舍被挤于街巷背后与大宅隙地。
⑤ 市肆
北京的市肆共132行, 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 形成四个商业中心:城北鼓楼一带; 城东、 城西各以东、 西四牌楼为中心; 城南正阳门外的商业区。 各行业有“行”的组织, 通常集中在以该行业为名的坊巷里。
登录 - 搜搜题库网
立即注册
注册 - 搜搜题库网
立即登录